找到相关内容169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牟宗三 :中国哲学十九讲──中国哲学简述及其所涵蕴问题(三)

    ”,道德经“玄之又玄,众妙”的玄。   玄不像分别讲得那么清楚,玄者黑也,水深了才黑,所以玄表示深profound的意思。又表示不像分别说那么清浅,好像隐晦obscure。其实玄既不浅[深]也不...把分解消化掉,意思不就深一层了吗?它既profound又是mystery,就是道德经中所说的玄。首章谓“此两者同出而异名。同,谓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。”两者指道双重性无与有,无与有同属一个根源,...

    牟宗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5041187.html
  • 宋元老庄学中的佛禅旨趣

    ,解存能所心,此著又玄,名非有非无病。已上皆心有趣向,并是氵于染,所以为病人。能心上无此四病,方是无欲。今学道人注书者,尚自不能离言,以玄为道,以又玄为众妙,斯为谬矣。[22]此段文字是邵若愚...遍照,然后随方应事,如天起云,忽有还无,不留踪迹,无所住心”,[27]个体得到了彻底的解脱。按照邵氏的这种解释,就连老子“又玄”也只属于一种达到无欲的手段,还不能算是众妙,只有心中“无欲”,才是...

    刘固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2544739.html
  • 佛学与科学的关系

     第一章  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  无名天地始;有名万物母。  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  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。  (作者解:"道可以说,但...正是基于一种“管窥”式的观察方法,即以人体为观察宇宙世界的工具,用人的感觉器官去观察和获取信息,再用人脑的思维分析功能进行加工处理,从而得出对世界的认识,并用人的智能去建立科学理论体系,再用于改造世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3446760.html
  • 关于人性的思考

    肯定人的理性,认为它是通达真理,获得解脱的途径。知之一字,众妙。知之一字,众祸根。这与西方一味肯定理性有所区别。在修学佛法中有两个东西最重要,一是正见,一是正思维。它是八正道中的前二个。整个佛法...各种各样的想法。每个人应该找到安身立命处。感情、财富、家庭均不是生命最本质的东西。无我并不代表没有自己。  对中西方哲学史上人性的几种说法,从佛教的角度加以说明。 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关于人性的思想,一是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1451289.html
  • 宋元老学中的佛禅旨趣

    四者拂除玄迹,作不依住,解存能所心,此著又玄,名非有非无病。已上皆心有趣向,并是氵于染,所以为病人。能心上无此四病,方是无欲。今学道人注书者,尚自不能离言,以玄为道,以又玄为众妙,斯为谬矣。[...不能算是众妙,只有心中“无欲”,才是真正的众妙。  从邵若愚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,“无欲”的本质就是获得心灵的解脱,因此,他在以“无欲”为主旨解释《老子》的同时,又对心的各种意义进行了阐发。  ...

    刘固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1652914.html
  • 皎然的“取境”说

    钟爱备至。因为,他童年时即入佛门,一生居住在吴兴东溪草堂,是“江东名僧”之一。所以,他开口“众妙”,闭口“空王道”,尤喜谈论禅境。如他说:“境非心外,心非境中,两不相存,两不相废。”(《皎然集》卷八)心外物非境,心中情亦非境,那么这“境”就是“无”,就是“空”了,所以说“两不相存”;然而,禅宗又认为法身遍一切境,因而这“境”又无处不在,故说“两不相废”。这种矛盾的世界观表现在意境论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65765380.html
  • 《经言祖语》:华严宗的“心”自性清净圆明说(3)

       诸法如梦,诸圣同说。故妄念本寂,坐境本空。空寂云心,灵知不昧。即此空寂知。是如真性。任迷任悟,心本自知。不藉缘生,不因境起。知之一字,众妙。    ——引自《禅源诸诠集...《续藏经》第1辑第2编第8套第4册,304页    澄观认为诸佛和众生都是从心所造的,他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疏》卷21中说:    心是总相,悟名佛,成净缘起;迷作众生,成染缘起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1173174.html
  • 卢望明:隐迹山林开辟中国禅画新境界

    的胸怀,卢望明的生命精神和艺术世界才能一气而生,一气相连。天地自宽,豁然开朗,静心养气,圆融和合。艺术家最终获得了心灵的彻底解放,释放出生命的智慧、活力和欢喜。   “玄之又玄,众妙”,这个艺术...中国禅画艺术界屈指可数的大师级人物。   湖南省美协主席朱训德近日在欣赏到他的画作后,不禁感慨道:这位当年名震国内的居士画家曾经就是中国画坛的风云人物,后来因其不屑俗世累,一心作画,便绝尘弃世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台湾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1/14465894454.html
  • 神会及其“菏泽宗”禅法评析(3)

      知解方便,心无所住。   说神会禅法重视“知解”,起自宗密的阐释宣扬。宗密在《禅源诸诠都序》卷上二里,称“知之一字,众妙”;在《禅门师资...反身洞察的感悟,是人们成佛的可能所在。(《中国禅思想史》页254—258。)   洪修平认为,神会的思想,经宗密阐扬,特别突出了“知之一字,众妙”,&ldquo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0643176.html
  • [日本]柳田圣山:临济的说法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

    是个大问题,但恰好在这个时候,荷泽神会说“无念体有本知”,其后继者宗密说:“知之一字,众妙”,建立了知的哲学。所谓“知”,...神妙,此即是为真悟、真修、真证也。   二云:诸法如梦,诸圣同说,故妄念本寂、尘境本空,空寂心,灵知不昧。即此空寂知,是汝真性。任迷任悟,心本自知,不藉缘生,不因境起。知之一字,众妙。由无始迷...

    柳田圣山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3648847.html